新华社记者胡锦武、邬慧颖、周密
江西瑞金沙洲坝,红井汩汩不息。
在距离红井不远处的列宁小学旧址内,时常坐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,在这里认真听一堂内容生动的党史课。
课堂间隙,一缕阳光透过窗栏洒向黑板旁的墙面,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张,上边印着“科目课程”4个大字,之后是“小学前三年科目为国语、算术、游艺(唱歌、运动、手工、图画),但国语课程中要包括乡土地理、革命历史、自然和政治……每周和每天的课程安排要合理分配,符合教学规律”。
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这份类似于现在学校课表的“科目课程”,“诞生”于约90年前战火纷飞、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。
“苏区时期,尽管条件艰苦,但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工作,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,并且课程多样、寓教于乐。”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钟婷说。
1931年11月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后,苏区几乎村村都办起了列宁小学。师资不够,就开展师范培训教育;没有校舍,就把祠堂腾出来;没有课桌板凳,就用门板和砖头搭起台子;组织人员专门编写“列宁小学”课本。
如今,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、兴国革命纪念馆等赣南多地的纪念馆内,陈列着当年珍贵的课本原物。《识字课本》《列宁小学国语教科书》《算术常识》《自然常识》……一份份课本历经漫长岁月,其中丰富的教学内容映照出当年苏维埃政府为儿童教育付出的心血。
一段段文字、一幅幅图画犹如星星之火,照亮了苏区儿童的成长之路。战场上枪林弹雨,红军战士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惧生死,守护着列宁小学内的一方净土。
“那时,只要想读书,任何人都可以去列宁小学上学。”
这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101岁老人温家俸多次提及的一句话。1931年,这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走进列宁小学,接受知识的熏陶。
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,温家俸每天清晨去读书,到了下午就和同学们一块去村口放哨。和温家俸一样,全班3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了语文、数学、生活常识、唱歌等各类课程。
知识改变命运。1945年,师范毕业的温家俸成了一名老师,从此教书育人、桃李满天下,直至退休。
忆起往日岁月,温家俸老人唱起了曾经学过的歌曲:“农村大革命,杀土豪,斩劣绅,一个不留存,建设苏维埃,工农来专政……”
老人嘴角微微颤抖,歌声铿锵有力,仿佛回到在列宁小学读书时。
由于苏区儿童教育的蓬勃发展,当年与温家俸一样受益的孩子比比皆是,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免费上学的机会。瑞金市委党史办介绍,据1934年1月统计,仅江西、福建、粤赣三省就有列宁小学3052所,学生89710人,先进县学生入学率达60%,而当时在白区号称教育最发达的江苏省也只有约10%。
如今,赣南老区继续加大教育投入,让孩子从“有学上”到“学得好”。位于兴国县长冈乡的长冈乡调查会会址,苏区时期是一所列宁小学。不足100平方米的屋内,整齐摆放着讲台、课桌、课椅。不远处,沿袭了“列宁”二字的兴国县列宁学校,传来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。
故土换新颜,当年简陋艰苦的教育环境已经改变。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方向,兴国县列宁学校已建设了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教学体系。全校共有23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1041人,计算机教室、小学科学室、美术室、电子琴教室、物理化仪器室等一应俱全。
截至2020年底,赣州市共为中小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36392间、录播教室552间、“专递课堂”教学点1137个。全市185所优质学校与254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,极大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。
关键词: